社会的发展总是有规律可循的,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再到生态文明。在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战略以来,经济社会生活也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在这种背景下领导人提出了著名的“两山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在中东部,可以拿社会发展的成果补偿生态建设,让青山更青,让绿水更绿,绿水青山反过来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干旱的西部地区,就必须让生态建设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建设,这就必需走生态产业化之路。
“我们之所以把目光紧盯着干旱地区,不仅仅是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基本都是荒漠化地区,还因为荒漠地区基本都是贫困地区,因此治沙就是治穷”,茂隆生态董事长马豫宏接着介绍, “一代代治沙人在六十年治沙经验和基础上,已经从单纯的防沙固沙逐步转到全面开发沙漠资源的轨道上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必需对沙漠进行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在沙漠地带建设大片新绿洲,不但改善生态环境,还要向沙漠索取粮棉油、肉蛋奶,这也是钱老的遗愿”。
治理沙漠固然不易,产业化更难,建国之初,大量的防沙治沙任务由国家承担,如内蒙把数百万亩沙漠种满了柠条,后来逐步有不少公益人士和沙区企业家也参与进来,经年累月,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始终有个问题如鲠在喉,就是项目无法产生正收益,让这一进程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很多爱心人士凭借自己的情怀和努力而号召带动大批人出钱出力持续治理沙漠,还有某些财团也种植了大片的梭梭林,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盈利或基本不盈利;内蒙、新疆等沙区的部分产业化较高的企业,因缺乏理论指导,在产品选择,商业模型及产业链的不易闭环上出现较多问题,于是实现盈利就较为困难。
治理后的沙漠除了土地贫瘠外,其他方面是有巨大的优势的,生产的产品或作为原材料的品质极好,但在这个产品异常丰富的时代,实现终端的供不应求是要付出巨大资本投入的,消费者教育和新产品的市场培育所投入的成本远远大于沙漠治理本身,而且前途未卜。事实上荒漠化地区由于地域广大,要大规模产业化,本质上只能生产大宗产品,而且是能深加工成另一种大宗产品的大宗产品。
只有走产业化路线,更多的不毛之地才能变成绿色青山,只有走产业化路线,人民群众才能分享到绿水青山带来的金山银山。
茂隆生态团队考察过粮食以外的很多物种,如文冠果、油牡丹、菊芋蓝莓、苁蓉锁阳、甘草藜麦、土豆向日葵等,这些或许纸面效益很好,但都难以解决终端市场的销售问题。在沙产业泰斗刘恕主席和田裕钊教授的指导下,茂隆生态新绿洲就围绕“非粮饲料”和“无抗养殖”下功夫,在荒漠化地区大力发展超级牧草和微藻养殖;超级牧草市场缺口巨大,但运输半径较短;微藻附加值高,但市场容量有限;把超级牧草和微藻相结合生成“非粮饲料”进行“无抗养殖”,通过产品形态的转化,以肉蛋奶等大宗产品的形态面向市场,有效的实现了产品增值和流动性之间的完美平衡,没有用粮食创造了肉,相当于创造了至少四倍的粮食,不但不用抗生素,这里肉蛋奶本身还是功能食品,对人体本身的免疫能力提升也十分重要。因此,新绿洲的建设能为解决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又解决了老百姓的食品安全问题。这样充分利用干旱地区资源禀赋,用高技术新技术而建设的新绿洲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也期望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现青山绿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